相信很多企業希望藉助BUD專項基金來推動業務發展。然而,一些不法中介也看準了這一機會,利用企業的急切心理進行政府資助詐騙活動。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常見的BUD Fund 詐騙方式,幫助你避開這些陷阱!如果你想成功申請BUD專項基金,那就一定要注意這些BUD專項基金詐騙方式!
相關閱讀:2025最新最全TVP騙案分享
什麼是BUD Fund詐騙?
BUD Fund 詐騙,簡單來說,就是有人假借幫你申請政府資助為名,實際上卻是在設局騙錢。BUD專項基金本來是香港政府為了幫助本地企業開拓海外和內地市場的資助計劃,但就因為有錢可拿,騙徒自然也聞風而至。
常見的BUD Fund詐騙方式
假聘員工,造假數據
先說說最常見的一種BUD Fund 詐騙方式:利用虛假的人事支出來達到申請資金的目的!譬如,有些不法顧問會建議企業虛報員工人數,甚至直接請熟人「掛名」。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利用虛構的薪資支出來撐大項目預算。
某顧問會建議企業報請4個新人,每人薪水3萬港元,資助期12個月,計算下來是3萬 x 4 x 12 = 144萬。但由於BUD專項基金要求申請企業的整體項目支出達到200萬才能獲得100萬的資助。所以,這間公司還需要有56萬的其他支出,整個BUD項目才足夠200萬。這個時候,不法顧問就會暗示企業在報告中作假即可,讓其找認識的人掛名做員工。但實際上,在BUD專項基金項目完成報告中,必須提供已出糧及支付所有開支的證據!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不法顧問說的「有冇真的出糧都無所謂」!
香港警方曾於2020年11至12月期間成功破獲一起涉及防疫抗疫基金的重大詐騙案,拘捕了62名嫌疑人。這些不法分子以多種手段騙取政府資助,主要策略包括精心偽造各類營運證明文件,如虛假的強積金供款紀錄,甚至憑空捏造交易收據及發票,這些虛假文件被用來營造出業務規模大、經營狀況良好的假象。這些詐騙手段不僅涉及偽造文件,還可能牽涉到虛報員工數量、誇大業務收入,甚至虛構商業合作夥伴等行為,目的都是為了騙取更多的政府資金。
警方提醒,任何偽造或使用虛假文件來欺詐政府資助的行為都是刑事罪行。一經定罪,除了可能面臨高額罰款外,更嚴重的後果是最高可被判處14年監禁。此外,這類犯罪行為還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商譽,導致信譽掃地,難以再在業界立足。因此,務必誠實申請政府資助,切勿以身試法。
顧問公司抽佣特高
在申請BUD Funding時,有些不法顧問會提出極高的佣金要求,這是一種常見的BUD專項基金詐騙方式。以下是一個具體的案例:
在這個BUD騙案中,一家顧問公司要求從獲得的資助金中抽取高達40%的佣金。例如,假設某個項目獲得了200萬元的資助,其中100萬元來自BUD Fund,那麼顧問公司就會要求收取40萬元作為佣金。值得一提的是,合法且專業的資助顧問通常會根據BUD專項基金資助範圍抽取10%至15%的佣金,或者收取固定費用,比如OneSEC秘書公司。如果顧問公司收取的佣金超過了這個範圍,那有很大的幾率存在問題。前段時間,我們甚至還聽說過一些黑心顧問要求50%的高額佣金,他們聲稱能夠「無中生有」!所以,如果你正準備找專業公司幫忙申請BUD專項基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必須高度警覺!
藉文件不齊全騙取訂金
申請BUD Fund需要提交計劃書,有些企業因為不熟悉申請流程,從而選擇聘請顧問公司協助。然而,坊間的顧問公司質素參差不齊,有些甚至利用企業的不熟悉流程來進行BUD Fund詐騙。他們可能會藉詞「文件不齊全無法跟進下去」為由,單方面終止申請並沒收訂金,從而讓企業蒙受損失。
例如,有一家專做美容產品的企業想推廣品牌,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一位自稱有豐富申請經驗的「顧問」。這位顧問自稱了解秘書處的申請竅門,並且成功率百分百,從未失敗過。這位顧問到企業實地視察後,不僅向企業展示了過往的成功案例,還提供了申請BUD專項基金攻略。這一做法讓企業對他表示深信不疑。然而,這位顧問最後還是沒有幫企業成功申請到BUD專項基金,甚至還以企業「申請文件不齊全」為由終止了申請,並沒收了訂金!
幫寫計劃書
不少顧問公司會用「申請好容易」、「計劃書包在我身」這類BUD Fund詐騙話術來吸引企業負責人。這些顧問聲稱能夠全權負責計劃書的撰寫,讓企業負責人覺得自己不需要理會計劃書的內容。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很危險的。
要知道申請BUD Fund不僅僅是提交一份申請,還涉及到企業整個業務發展(Business Development)的過程。企業應該找一個真正的業務顧問來幫忙,而不是單憑營業額來決定如何推廣品牌升級轉型。專業的業務顧問不會如此粗疏地處理申請,他們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詳細的計劃。
企業負責人應該對申請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和參與,特別是目標市場、執行大綱等方面。如果完全依賴顧問的片面之詞,即使BUD專項基金申請流程通過了,錢到手後卻無法執行計劃,最終還是要把錢連本帶利還給政府!
相關閱讀:BUD專項基金申請流程有哪些?
代答問題,偽造回應
有些顧問表示可以代替客戶回答政府的問題,說得好像服務很周到似的。但其實,這種行為已經涉及到法律問題了。在提供BUD專項基金申請文件時,申請人已經在資料中聲明所有回應均由項目管理人回應。如果申請人在明知而容許第三者代答,可能會面對刑事檢控。要知道,即使申請人在法庭上聘請了法律代表,也要親自回答法官問題。這不是服務周到與否的問題,而是基本常識和法律要求。
政府如何應對BUD騙案?
首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作為這些計劃的秘書處,會對企業或機構提交的申請進行初步評審。這包括審查證明文件以確認申請者是否符合BUD專項基金申請資格,並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與企業或機構進行進一步跟進和核實。如果發現申請中有不準確的聲明或陳述,生產力局將停止處理該申請。
在項目完成後,生產力局會審查企業或機構提交的項目報告及其他所需文件,並按需要審核帳目。如果需要,生產力局會進一步核實內容。BUD專項基金的所有項目報告最終需要提交給計劃管理委員會考慮,才能發放終期撥款。而「科技券」和「遙距營商計劃」的項目報告,則需要有關評審委員會的考慮和接納,並由政府和生產力局審批後,才能發放終期撥款。如果企業或機構未能執行項目或違反資助協議條款,生產力局有權停止發放資助款項,並要求歸還全部或部分已發放的資助款項。
更多詳情請查看立法會十九題《涉及支援企業貸款或資助的騙案》
如何分辨專業顧問 vs 詐騙中介?
申請BUD Fund,最怕的不是填表難、寫計劃複雜,而是遇上根本不專業,甚至有詐騙嫌疑的「顧問公司」。那到底怎樣分辨哪些BUD顧問可靠、哪些該避開?要保障自身利益,以下幾點務必注意!
看他是不是叫你「唔使理,交晒比我搞」
如果有公司一開始就說:「你咩都唔使做,我地搞掂哂,100%包過!」——你就要有危機感。因為正規BUD申請是要根據實際業務撰寫計劃書,還要有真實的項目落地。如果一間公司連基本申请流程都跳過,甚至叫你簽白紙授權,那你極可能已經站在紅線邊了!
唔好只聽口講,睇佢有冇「真」經驗
真正專業的BUD顧問公司,一定會有成功個案可參考,而且可以和你講清楚BUD申請條件、審批流程、常見問題等等。他們會先了解你公司業務,再評估你是否真的適合申請,而不是一味催你「快啲交資料、快啲簽名」。
所有政府資訊,其實自己都能查到
香港工業貿易署(TID)網站列明了所有BUD Fund申请細則、最新安排和成功名單,全部公開透明。只要有心,其實自己都可以對比一下,唔需要完全依賴顧問「轉述」。注意:特別要小心那些聲稱有「內部消息」或者「快速通道」的話術——政府資助係唔會有咁既東西!
小心要求你交出敏感資料的人
政府機構不會要求申請企業提供:
❌ 銀行密碼或私人賬戶資料
❌ 轉賬去個人戶口
❌ 收你幾萬元「保證金」
如收到這類要求,極可能是詐騙,請即時拒絕並向相關部門舉報!
資助不是免費錢,係幫你做實事
如果你的企業有實際業務需求,並且符合政府資助(BUD專項基金 / EMF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的條件,那麼就可以考慮申請政府資助。相反地,沒有實際業務需求、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真的不應該為了獲取這筆資金而勉強行事。因為這樣子做有很大的幾率會被不法中介進行BUD Fund 詐騙!要是後面你因為申請BUD專項基金而犯下刑事罪行,這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真正好的BUD顧問公司,應該怎樣?
簡單一句:夠專業、夠實際、不誤導你。一間有實力的BUD资助顧問公司,會提供從評估、撰寫到項目落地的全程支援,而且收費透明、有成功個案、會提醒你風險、不會硬銷。
相信「資助顧問公司邊間好?」這個問題很多中小企老闆都想問。揀顧問公司,最重要的是實力、經驗和落地支援能力。
OneSEC 秘書公司
OneSEC秘書公司在香港根據《商業登記條例》(第310章)合法註冊,擁有超過百宗成功協助客戶申請政府資助的實戰經驗。我們的顧問團隊精通曾參與處理多項BUD專項基金及TIC旅行社配對基金個案,例如:協助本地裝修企業成功取得BUD資助並拓展意大利市場、為本港老字號粉麵品牌升級數碼系統、強化品牌形象後順利獲批資助。我們提供一站式支援,由資助計劃書撰寫、文件準備、申請提交,到獲批後的方案執行與落地推廣,通通由OneSEC協助處理,幫你輕鬆實現業務升級轉型目標。
以下為OneSEC香港秘書公司協助不同的企業真實申請BUD成功案例:
您還在猶豫什麼?您難道不想突破業務限制?您難道不想解決BUD專項基金申請時遇到的難題,更快拿到資金?在提交申請表前,不妨先👉 聯繫OneSEC,享受一次專屬的「一對一」免費諮詢服務,讓專家為您仔細檢視並提供建議,助您提高申請成功率!
更多閱讀:為什麼我申請BUD專項基金會被拒絕?
BUD詐騙常見問題
例如:叫你虛報員工、報高價設備、用假的服務合同去套現,甚至提供假發票給你報銷,這些都是違規行為。
要。BUD 是「事後報銷制」,即先用錢完成項目,再交單據報銷。如果有人話「唔使出錢都申請到」,那極可能唔靠譜!
會的。作為申請人,公司要對所有申報資料負責,因此,即使你不知道細節,最終政府也只會追究你公司,所以「唔知情」唔代表「冇責任」。
非常危險。這代表你對整個申請內容毫不知情,一旦資料造假你也逃不了。合作前要清楚知道申請細節,絕不能「睇都唔睇就簽」。
找信譽良好、有實戰經驗的資助顧問公司,畢竟這些公司過往成功個案多、流程清晰、報價也會相對合理。此外,你自己也應該清楚申請內容,保持主動權。